产品列表

联系人:马威风
手机:13783132656
QQ:1027155736
网址:www.yongfaguchang.com
地址: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马屯工业区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留住传统曲艺的老味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31 浏览次数:2086

  2月28日至3月7日(农历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七),有800余年历史的胡集书会在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举行。在书会街正中心,阳信鼓书院扎起高高的台子,鼓书院的艺人们轮番献艺,毛竹板书、木板大鼓、西河大鼓等曲艺表演引人注目。

  据阳信县文化馆馆长周和平介绍,2009年阳信县把全县说唱西河大鼓、渤海大鼓、毛竹板书、木板大鼓、鲁北大鼓的代表性老艺人组织起来,成 立了阳信县鼓书院。结合送文化下乡,阳信鼓书院自2014年2月开展了送曲艺下乡活动,鼓书院把老艺人组织在一起,统一食宿,统一服装,深入全县10个乡 镇演出,至今已经演出500余场。

  为了演出,老艺人们纷纷将自己具有代表性且有乡土特色的优秀段子拿出来展演,同时在保留传统段子的基础上,还创作了《滨州赞》、《扒房》、 《一只蓝花碗》、《咱日子越过越舒畅》、《请红旗》等适应时代特色的新段子。譬如《扒房》讲的是农村街道综合治理工作,结尾处“当官的能带头揭一片瓦,俺 百姓能扒一间房”揭示了在做百姓工作时,领导干部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

  “每次演出结束后,农村的老头老太太们都恋恋不舍,要求他们再说两段。优秀的曲艺在农村是大有天地的。”周和平说。

  而这种集体生活让77岁的毛竹板书艺人李洪儒非常向往。“人老了没处去,跟大伙儿凑一块儿就跟个家一样,又找着过去的感觉了。”

  “我已经说学了一辈子了,干别的也不会。现在是真心爱好,有个舞台就好。”西河大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秀兰说。

  阳信鼓书院成立时共有25人,现在还剩下20人,而这其中有5人因为身体原因已经不能再说书。阳信鼓书院的老艺人们平均年龄都快70岁了,试问他们的说书艺术还能在世间保留多久?

  “说书老艺人全是从小跟着师傅学艺,每段书、每句唱腔、每个动作表情,都是一代代艺人在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并且在传承中不断改造、完善。过 去讲‘宁帮十吊钱不把艺来传’,现在艺人想教,年轻人却不爱学。一旦老艺人去世,他们的说唱表演很容易失传。”周和平告诉记者,自2014年6月份至今, 阳信县文化馆已经把毛竹板书、西河大鼓、渤海大鼓等代表性传承人、老艺人的经典说书段子录制成了光盘,每位老艺人整理后的说书影像资料都超过10个小时, 共计100多个小时。

  现在,阳信县文化馆正在组织人力,把录制下来的老艺人说书的唱词逐句整理成文字,再编辑到影像中形成字幕,最后制成DVD光盘,唱腔则由专 业人员整理成曲谱保存下来。“这样以后无论艺人们有多老,能否再说书,后代子孙也能看到、听懂,感兴趣的照着文字、曲谱就能说唱。”周和平说,做这些工作 花不了多少钱,就是费事。“这些工作都是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抽时间加班在做,要做完这些事儿,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

  近几年,鼓书院还与阳信县艺术学校联合开展了曲艺培训,老艺人利用周六、周日,免费教学,目前已培训学生500余人次。2012年,阳信鼓 书院被评为“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 2013年由其选送的相声参加了全国优秀曲艺展演,得到文化部表彰并被评为滨州市文化先进集体。

  截至目前,山东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73项,省级名录555项,市级名录1957项,县级名录7019项,这其中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亟待保护。这就需要不怕费事的人积极行动起来,把它们整理出来、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版权所有 2014 :偃师市缑氏镇马屯村新声鼓厂保留一切权利。 豫ICP备17006915号-1
联系人:马威风 手机:13783132656 QQ:1027155736 网址:www.yongfaguchang.com 地址: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马屯工业区